作者:戴忠琴


泥料:段泥紫砂


容量:140cc


 


戴忠琴 助理工藝師 1972年生 隨夫范國華學藝 其作品以田園系列為主


 


 



 

君影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作者:閔祥俊


泥料:絞泥紫砂


容量:320cc


 


閔祥俊 助理工藝師  1957年生 師從高級工藝美術師吳培林學藝  現任職吳培林陶藝工作室(牧泥堂)從事紫砂創作   作品廣受好評



 

君影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作者:周菊芳


泥料:紫砂


容量:470cc


 


周菊芳  工藝美術師 生于1968  師從潘春芳 許承權學藝  後又得大師何道洪指點  壺藝大進



 

君影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作者:高永昌

泥料:紫砂

年代:約90年代

容量:360cc

 

高永昌 一廠工藝師 1954年生 師從儲立之學藝

 


 

君影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作者:何燕萍


泥料:紫砂


年代:約90年代初期


容量:320cc


 


 


 


何燕萍 工藝美術師 1970年生 1985年進宜興紫砂廠 師從父親何道洪大師學藝



 

君影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作者:吳曙峰


泥料:紫砂


容量:270cc


 


吳曙峰工藝美術師 1967年生 1994年畢業於北京清華大學陶瓷系 師從高級工藝美術師吳群祥學藝 作品構思新穎 具獨特個人風格



 

君影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作者:李衛明 


泥料:紫砂



容量:510cc


 



此壺為純手工制作



 


李衛明 國家級助理工藝師 1968年生 1986年從藝 師從張慶臣 後進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深造 得徐漢棠 李昌鴻二位大師 親授指導


 


 




 

君影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作者:姚志源


泥料:紫砂


容量: 320cc


 


姚志源 工藝美術師 1971年生 1989年進宜興紫砂工藝廠隨母親汪寅仙大師學藝 1992年進中央工藝美術學院進修深造 作品深厚敦樸 簡潔大方 古樸典雅 線條流暢 構思獨特 形象生動 擅長花貨製作 此壺為純手工制作


    



 

君影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日本生鐵壺的歷史


日本江戶時期(16151868),在幕府和平時代,南部28代藩主信直公,因為本藩盛產品質很好的鐵礦石,於是在1659年的冬季招聘來自京都的高級 工藝師小泉仁左衛門清行和高級工程師鈴木,專門為藩主製作御用的煮水鐵鍋——學名“茶釜” 至到江戶期間(16151868),由小泉家第三代的小泉仁左衛門將茶釜附上手把和壺嘴直至改良成現今壺形的鐵壺 鐵壺最早是由鑄鐵所製成,而這鑄鐵必須經由傳統日本爐煉製才能製成鐵壺,1868年後由於設在日本許多地方的西方爐也開始使用鑄鐵,提供了煉製歷史的發展 延革。 日本鐵壺流行於一般家庭,大約是在江戶中期——昭和期間盛行。當時的鐵壺是採用優質的日本鑄鐵打造,然而到了昭和初期,由於二次世界大戰(1939—— 1945)開打,戰爭需使用大量的鐵料,因此鐵製品都受到嚴密的管制,導致鐵壺的產量劇減,昭和二十年(1945年),民生用品鑄物鐵壺全面恢復生產


 


日本鐵壺的產地


日本鐵壺產地分為兩個:“南部鐵器”及“京都鐵器”。


明治41(1908)大正天皇還是皇太子時,訪問盛岡時參訪第八代小泉仁左衛門制壺的過程,由於工法精湛獲得極高的評價,隨行的記者拍下,並在各大報 報導,從此南部鐵器在全國打開知名度。


首代小泉仁左衛門,這就是南部釜的起源。第三代佐衛門創造了各個種類的鐵瓶,總稱為現在的“南部鐵器”, “南部鐵器”是地域的統稱,其實是泛指日本岩手縣的著名特產,用傳統鑄造法,以及使用手工打造的生鐵製品。主要特徵是蓋子由鐵打造,壺體幾乎以黑色為主, 沒有鳴金,以盛岡及水澤兩地為最主要的產 “京都鐵器”是指在京都等地製作的鐵壺,亦叫關西鐵壺。其壺蓋由銅打造,蓋子上的壺鈕為梅等的造型,另外,壺底有鳴金(壺底的響片),茶具的把手形狀較多


 


日本鐵壺的稱謂


日本鐵壺稱為鐵瓶或急須。


鐵瓶一般是指容量在900cc(或700cc)以上鐵制煮水器具,一般是用來煮水。 急須一般是指容量在500cc(或700cc)以下的鐵制茶壺,附有濾網,一般是用來泡茶。


 


日本鐵壺的堂號


根據現有的資料,鐵壺的堂號大致可以區分為五十多家(不含南部鐵器及純粹名人作品)


分別有:龜文堂、銀秀堂、梅泉堂、五葉堂、龍文堂、龍雲堂、龍虎堂、龍方堂、金龍堂、青龍堂、金鳳堂、光龍堂、萬龍堂、昭龍堂、信龍堂、地龍堂、金壽堂、 晴壽堂、正壽堂、松壽堂、龍壽堂、金陽堂、金光堂、金祥堂、金玉堂、金青堂、金金堂、金清堂、精金堂、光玉堂、松玉堂、雲色堂、省鑄堂、鳳鳴堂、三德堂、 菊光堂、光寶堂、紫金堂、榮青堂、鐵紫堂、英青堂、等等堂號。主要分有龍文堂及金壽堂兩大體系,龍文堂風格花俏,相當於紫砂壺的花貨,因它的銅蓋聞名在日本甚至有人只買銅蓋。金壽堂風格高雅素潔,相當紫砂壺的光貨。


十八世紀以後開始在壺體壺蓋落款


 


日本的新、老鐵壺


新鐵壺:指日本現代製作的鐵壺,主要表現在壺體內部塗有防銹漆或壺把塗有植物生漆


老鐵壺:指明治到大正期間前後的作品遺留至今,技術精湛,以龍文堂,金壽堂,龜文堂為代表,但因年代緣故,品質有好有差。


 


壺臍、壺鳴


“壺臍”指鐵壺外面的壺底的鑄鐵孔,有凹陷的單孔,有突出的肚臍孔,有三孔,甚至有較少見的“一字孔”。但應注意是否後來的修補孔 鐵壺有個有趣的地方就是壺鳴,在煮水過程中,鐵壺的聲響有的像風吹松的聲音,有的是波濤洶湧,有時似聳入雲霄的瀑布,有時是拍打撞擊岩石的海浪,或是吹拂 竹林的風雨,或是風吹聳立山丘上的扁柏,都是難得的混合了自然的聲音,你得用心,用心去聽,從它的旋律中感受到大自然的聲音,輕閉雙眸感受騰波鼓浪後那撥 動心弦的低鳴蓋鳴除外,這也是引領進入品茶氛圍的方法之一。


“壺鳴”分有兩種,“蓋鳴”及“鳴金”。 “蓋鳴”稱為技罩法,壺嘴的根部較低,壺體感覺上呈圓筒狀,其中壺底比蓋口寬,蓋子較薄,如此,水沸騰時內部會產生壓力水蒸氣會往上升,然後從蓋口噴出, 此時壺蓋就會與壺體產生敲打的響聲。此技法主要表現在“南部鐵壺”。 “鳴金”是指鐵壺裡面的底部會有三或四片左右的鐵片,也叫“響片”,是釜師精心的製作,因為有罩響片所以鐵壺才會有悅耳的聲音。此技法主要表現在“京都鐵器”。


 


日本鐵壺的保養及注意事項


鐵壺不能用清潔劑洗清潔,壺體不能用尖硬物質擦拭,鐵壺不使用時保持乾燥。 注水時不要注滿,6分滿為宜,煮水沸騰時,水蒸氣會從壺口或壺蓋噴出,注意灼傷。 放置冷卻,嚴禁用(澆)冷水急速降溫,因會出現強蒸汽,或破裂。 日本人使用鐵壺古時多以炭火,現代改用電磁爐或瓦斯爐,但不可用微波爐加熱。 請勿空燒。

君影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釜師:淨壽


壺高至手把:18cm


壺寬至壺嘴:17cm


容量:1000cc


日本老鐵壺 指明治到大正期間前後的作品遺留至今 技術精湛


 


 

君影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